新化縣瑯塘鎮晚坪村。
建設中的資源產業路。
法制周報·新湖南記者 羅霞 見習記者 余毓華 通訊員 何月
高坡梯田秋色美,又是一年稻黃時。天色剛剛擦亮,新化縣坐石鄉楓木嶺村74歲的王奶奶早已忙活開來。
收購花生的商戶即將上門,王奶奶麻利地將剛采摘回的花生攤平通風。自從通戶公路修到了家門口,過去吃不完的農產品輕松變成了現金,王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,“感謝共產黨把路修到了家,沒想到這把年紀了還能靠勞動致富,真想再多活幾十年呀”。
將寬闊平整的大路通到家門口,曾是幾代人的夢想。如今,150萬新化人已擁有農村硬化公路9786公里,全縣641個建制村及所有25戶或100人以上的自然村100%實現公路通暢,40%以上的村實現了公路戶戶通。近5年來,該縣農村公路投入資金18.12億元,90%的鄉鎮半小時可上高速公路。切實解決了群眾出行難,出行不便、不安全的實際問題,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。
公路建設為經濟騰飛插上翅膀
2015年以前,渡船曾是新化縣瑯塘鎮晚坪村村民必備的交通工具;2015年以后,乘船是游客在這里不可或缺的郊游體驗。
晚坪村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,位于龍灣國家濕地公園中心地帶。村黨支部書記廖人福介紹,過去該村1953人全靠一條路過該村縣級公路出行,農耕更是全靠肩挑。
近年來,縣交通運輸局投資近2000萬元,5年間完成15條村組公路、418條到戶公路,兩條環村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中。
種下梧桐樹,引得鳳凰來。交通的便利,不僅讓村民村貌發生巨大改變,村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,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幽雅恬靜的生活環境,也吸引住投資人及游客的目光。
該村的集體經濟——苗木業和水產養殖業從無到有。電商入駐了,旅客走來了,村民平均年收入連翻幾番,達2.4萬元。
晚坪村的發展巨變只是瑯塘鎮的一個縮影。鎮長伍祿軍介紹,該鎮地處新溆高速、龍塘高速、官新高速交匯處,全域612公里鄉村公路、3.2萬畝資江航道。
對農村公路網絡四通八達的回應,是該鎮不斷刷新的經濟數據:電子陶瓷產業從過去的單個企業,發展到現在一般納稅人企業17家、小規模企業60余家。該鎮生產的快開龍頭水閥片以每月近億套的產量占據全國95%的市場份額、全世界85%的市場份額。工業稅收從2016年的900萬元,上升到2020年2120萬元。
“各村到鄉鎮不超過20分鐘,大部分鄉鎮到縣城不超過30分鐘。商品出得去,外面的投資才進得來,物流行業迅速壯大。”伍軍表示,僅物流發展對周邊經濟增長影響就達40%,易地搬遷安置點還創建了12個就業扶貧車間,防止脫貧戶再次致貧返貧,鎮人均收入達1.1萬元。
資源產業路跑出產業振興新速度
公路暢通對經濟到底能有多大影響,新化縣久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奔滔感受頗深。
該公司旗下新五豐久陽生態養豬場地處新化縣桑梓鎮金橋村,總投資2.6億元,年產值3億元,占地1000畝,帶動周邊就業200余人,屬縣重點項目。
“項目的順利推進,得益于新化縣交通部門的資源產業路。”曹奔滔回憶,由于項目所在地是一片荒山,2020年10月剛開工時,連摩托車都不能通行。為此,縣交通運輸局主動作為,根據實際情況,修建了總長4公里4米、5米、6米等3種不同寬度的資源產業路,為項目順利開工推進及后續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。
“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,而道路暢通是產業振興的基礎。資源產業路把鄉村產業有效串聯,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,更高效地分享鄉村振興紅利,為全面小康夯實基礎。”新化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該局2021年下達農村公路建設計劃里程104.052公里,其中資源產業路計劃里程占81.192公里。
多措并舉破解農村公路管養難題
路建好了,更重要的是加強管理和養護。農村公路點多、線長、面廣,管護難度極大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:“農村公路安保工程施工難度巨大,很多路段不具備安防設施施工條件。部分農村公路沿線巖石路段多,兩側自來水管多,鋼筋混凝土防撞墻基礎及鋼護欄立柱施工難度極大。”
此外,安保工程項目從立項到下達資金計劃,要經過設計招標等程序,漫長的過程往往會制約工程施工進度。為切實解決農村公路建、管、養面臨的問題,新化縣交通運輸局多方籌措資金,在政策范圍內提高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標準,加大日常養護投入,用于路面、水溝、路肩等日常養護和公路早期病害的預防性養護,延長公路使用壽命。
此外,大幅度提高路面大中修、生命防護工程等養護工程的補助資金標準,將水毀搶修、災害防治、安全隱患處治、橋梁和安保設施維護等例入養護工程補助范圍并提高補助資金標準。盡可能地簡化程序,縮短安保工程項目立項到施工時間,確保工程進度滿足要求,盡快產生效益。
責編:萬丹
來源:法制周報